——記江蘇沙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文榮
人物名片
沈文榮,江蘇沙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三十年如一日,殫精竭慮、忘我奉獻,以他對沙鋼奇跡般的發(fā)展、對國家利稅、對民族鋼鐵工業(yè)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先后獲得過“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30多個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冶金部撤消后,他被中國鋼鐵協(xié)會推舉為副會長。
青年沈文榮心中的大秘密
說到沈文榮,大家就會聯(lián)想到沙鋼。當初,沙鋼以45萬元自籌資金起家,慘淡經(jīng)營,靠走村串戶叫賣一二百公斤鋼材開始進行原始積累。也許是創(chuàng)業(yè)過程太過艱辛了,當年的小鋼廠廠長沈文榮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八個字有著銘心刻骨的體驗和執(zhí)著的偏愛。那時,他最喜歡看的電影是《創(chuàng)業(yè)》──當看到石油會戰(zhàn)大軍浩浩蕩蕩地開進茫茫荒原,看到啃著窩窩頭睡在地棚子里的中國石油工人終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打出了令西方人目瞪口呆的高產(chǎn)油井,青年沈文榮的血液就會沸騰起來!是啊,沈文榮領導的鋼廠雖小,但他內心深處卻埋藏著一個大秘密,那是他揮之不去的一個夢──今生今世,一定要充分利用沙鋼緊靠長江、瀕臨東海的地域優(yōu)勢,在故鄉(xiāng)張家港錦豐鎮(zhèn)建設一座現(xiàn)代化鋼城,為共和國曾經(jīng)舉步維艱的鋼鐵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
理想的火炬,固然需要生命激情去燃燒,但創(chuàng)大業(yè)的具體操作卻鐘愛于理性和智慧。1989年,當傾注了沈文榮全部心血的拳頭產(chǎn)品窗框鋼正銷售得如火如荼,“要窗鋼找沙鋼”的客戶美譽響徹大江南北之際,手握8千萬元積累資金的沈文榮突然提出要引進一套英國的75噸電爐煉鋼連鑄連軋流水線,即今天的“永新”鋼廠。當時,這套代表國際高科技先進水平的設備,國內大鋼廠也無人敢碰,自然而然的,廠內,廠外,冶金行業(yè)眾多權威都搖頭反對。但為了發(fā)展,勇于決策、敢于承擔風險,是沈文榮天然的生命意志。他力排眾議,雷厲風行,一面囑咐千萬要守牢9條窗鋼生產(chǎn)線,全力為上馬“永新”多多造血,一面全身心投入到了至少需要1億6千萬元人民幣才能建成的“永新”項目中去。
“永新”是“拿來主義”,“拿來”需不需要自力更生?沈文榮斬釘截鐵說“要”!他說:“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賦予自力更生以新內涵,我們要搞‘開放型的自力更生’,這次,表面看是引進設備,實質上,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chǎn)和管理觀念才是發(fā)展大計。先‘拿來’,再完完全全變通為我們自己的東西。”于是,昔日種田的沙鋼職工,采取一盯一,甚至二盯一的死方法,牢牢盯住外國人是怎樣安裝這條流水線的。
1992年,“永新”調試成功,恰逢小平同志南方講話后的大發(fā)展機遇,足足幾年,長江上汽笛聲聲,公路上汽車轟鳴,前來搶購建筑必用的螺紋鋼和圓鋼的客戶擠破了頭,鈔票像河水般淌進沙鋼帳戶,僅僅兩年,“永新”投資就全部收回。當時冶金部周傳典副部長視察沙鋼后激動得逢人就講:“沙鋼能成功引進并自己掌握這套設備,不愧是我國冶金史上第三次革命的樣板,你們要搞通什么是第三次革命,不必到國外亂跑,去看沙鋼就行了!”
沙鋼人似乎苦盡甘來了。當時,企業(yè)無論大小,日子普遍好過,因此,吃喝風,旅游風,攀比獎金福利風此起彼伏。沙鋼卻不斷召開黨委會、工代會,掌控財務大權的沈文榮,在企業(yè)富得流油的大好形勢下,居然大講特講起“艱苦奮斗”來。他說:“貪圖享樂的不配做沙鋼人,從我做起,沙鋼上下必須為下一步的發(fā)展繼續(xù)加速資金積累!現(xiàn)在講艱苦奮斗,不是說大家要餓著肚皮穿破衣服,而是講鈔票要用在刀刃上,是講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我看,沙鋼的工資獎金,以大家沒有后顧之憂為限。我們永遠不能搞‘吃光用光’屬于自然經(jīng)濟的落后的東西,因為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歷史,注定了我們是必須要拼命去搶時間創(chuàng)大業(yè)的一代人,我們想逃都逃不脫!臨陣脫逃,也可以,但我們會被子孫后代罵!同志們,什么是黨性?什么叫政治?我看,我們黨員干部永遠帶頭艱苦奮斗,就是最大的黨性,最大的政治!”
“天生會賺大錢卻永遠也學不會消費”的“鋼癡”
在沙鋼,沈文榮的威信是有目共睹的。這是廣大職工在沙鋼的發(fā)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共識?窗桑“永新”財源滾滾而來的同時,紅紅火火多年的9條窗鋼生產(chǎn)線,卻在鋁合金窗的興起中,一條又一條地從沙鋼人眼中消失了,圈內外很多人都回首驚呼:“幸虧搞了‘永新’線啊!”再看看吧,身為一把手的沈文榮,終年是一身和名牌無緣的普通衣著,食堂里粗茶淡飯幾分鐘就能吃飽肚子,再就是直到今天,沈文榮依然幾十年如一日,以一顆平常心更是責任心居住在沙鋼總部傳達室旁邊的公寓房內,沙鋼人的內心還有什么不平衡的呢?沈文榮是個創(chuàng)業(yè)狂、工作狂,這點大家看得更清楚,他把家里的一切事務統(tǒng)統(tǒng)都推給同樣是金融系統(tǒng)全國模范人物的妻子陳紅華,自己則從早到晚以廠為家。他多次出國,可是,除了考察、學習、談判,他對任何旅游景點都不感興趣。香港著名冶金專家倪德麟對沈文榮印象最深的是一同出國。他評價沈文榮是個“天生會賺大錢卻永遠也學不會消費”的“鋼癡”,說沈老板坐飛機,那么個大塊頭卻偏偏喜歡往廉價的經(jīng)濟艙里擠;說沈老板一進人家的鋼廠就精神百倍,什么設備都要看,什么技術都要問出個究竟,可是人家一安排旅游項目,他在車上百分之百打瞌睡,甚至,到了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他巨大而固執(zhí)的呼嚕聲,終于激怒了那位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法蘭西導游,抱怨說從業(yè)多年,還從未見識過對這座舉世聞名的鐵塔如此不感興趣的人。
在‘開放型自力更生’理念下,沈文榮用“永新”的資金積累,下決心搞一個獨一無二的“大拼盤”:把德國最好的電爐、美國最好的軋機、瑞士最先進的連鑄機、西門子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全部拿來,這著實又引起圈內外一連串的拍案驚奇和無數(shù)個問號!沈文榮卻胸有成竹,動員大會上,他強撐著因和外商談判壓價而累得通紅的雙眼擲地有聲地說:“我從來不相信中國人比外國人笨!有了‘永新’為我們打開世界眼界的經(jīng)驗,這回,我們要立足于更高的技術層面,再搞一次中國冶金史上的創(chuàng)新!”他親自帶隊去德國,數(shù)十萬噸的設備運回國后,他干脆吃住在工地上,親自帶領沙鋼人晝夜不停地自己安裝,自己調試,結果,這條用最快速度組合而成的全球一流的線材生產(chǎn)線,即“亞洲第一爐”,非但大獲成功,其年產(chǎn)量還超過國外同類設備百分之二十,每噸鋼的電耗也降到同類設備最低,惹得同行業(yè)老大哥也根據(jù)市場需求謙虛地派員來學習,引進了一條規(guī)模相同的流水線。
不斷創(chuàng)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優(yōu),成了沈文榮生命生活中的主旋律。“亞洲第一爐”“潤忠”鋼廠及其二線和三線工程,浦項35萬噸不銹鋼生產(chǎn)線,100萬噸特鋼廠,100萬噸棒材廠,300萬噸煉鐵廠,熱電廠等等,一個又一個大小戰(zhàn)役,沙鋼居然沒有失誤過任何一個項目!然而,直至沙鋼鋼產(chǎn)量突破三百萬噸大關后,沈文榮和沙鋼人,生活上仍然是湊合著過,甚至至今仍不翻建還是1985年造的簡易辦公樓。沈文榮說:“我們要成為強者,首先精神狀態(tài)上必須是強者。要擺正國家、企業(yè)、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首先就要擺正我們干部和群眾之間的關系,辦公樓破舊一點,我看是個好事,這樣,大家自然而然會多到基層去轉轉,看看。什么是我們需要的精神狀態(tài)?還是那句老話:特別能吃苦,特別能耐勞,艱苦奮斗才能創(chuàng)大業(yè)!”
可是,該花的錢,沈文榮一出手就非同凡響!他毅然調動沙鋼艱苦奮斗積累起來的所有巨額資金,向年產(chǎn)1千萬噸鋼的目標吹響了沖鋒號!1千萬噸是個什么概念呢?通俗講,一旦闖過這個大關,你就是世界上公認的上規(guī)模的鋼鐵集團,目前,國內達到這個能力的,連同今日沙鋼在內,僅僅6家而已,而沙鋼,是其中唯一依靠自己造血功能發(fā)展起來的民營企業(yè)!沙鋼的發(fā)展,從來就不屑于低水平重復建設,這次,沈文榮瞄準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蒂森集團650萬噸卷板項目,并且是全套流水線一起上!這里面又有一個奇跡,要講文憑,沈文榮的學歷只是中專,所學還不是冶金專業(yè),但是,三十年來,他對所有與沙鋼發(fā)展無關的事都不感興趣,他不恥下問、謙虛好學在國內外同行中出了名。他的辦公室、家里,堆滿了全球有關冶金的書籍雜志。當他懷著年產(chǎn)1千萬噸鋼的勃勃雄心走訪國內外大鋼廠時,很多同行都替他捏一把汗,寶鋼當時的董事長善意地提醒他:“小沈,沙鋼已經(jīng)弄得不錯啦,上1千萬噸,你的財力、技術行嗎?”沈文榮只是憨厚地笑了笑。過后,他既像是對同行者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為了沙鋼能有這么一天,我們已經(jīng)準備了很長時間了。”
在決策層會議上,沈文榮侃侃而談:“美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總共用了90億噸鋼,一個小日本也消耗掉60億噸,我們改革開放20多年來,整個中國只不過用了20億噸鋼,大家看看我們沙鋼還能為國家的振興做哪些事情?水泥混凝土需要圓鋼和線材,至今市場仍不飽和,國外對我們線材的需求很旺盛,那么,老百姓日子好過了,要汽車了,要更好的家電了,國家要造更多的橋梁隧道高速公路,等等等等,都需要鋼板鋼帶,我們憑什么膽怯呢?以超前意識搶抓機遇,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地利用好資金鏈,從來就是我們沙鋼發(fā)展擴張的光榮傳統(tǒng)!”
決定沙鋼將立于不敗之地的大決戰(zhàn)
決定沙鋼將立于不敗之地的大決戰(zhàn)開始了!沈文榮的某些話充分反映了他當時的心態(tài):“這次是掏空家底又貸了款,我們是贏得起輸不起!”“煉鋼先煉人,一定要珍惜這次鍛煉我們自己隊伍的大好機會,這套系列設備到了沙鋼地盤上,應該比‘亞洲第一爐’更具中國特色、沙鋼效率!”
這是一場氣勢恢宏的大決戰(zhàn),僅到德國去搞拆卸工程的勞務簽證就達1千多張。千余人日夜奮戰(zhàn),拆一樣標號一樣,同時將編號傳送到國內集團工程指揮部電腦上。幾十萬噸的設備海運到沙鋼萬噸級碼頭,千余人又發(fā)揚連續(xù)作戰(zhàn)不怕疲勞的精神,輪番上陣搞安裝。等到設備調試成功,流水線統(tǒng)統(tǒng)提前投產(chǎn),即2004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聞訊趕來了。這位冶金博士出身的老資格科學家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沙鋼后,感慨萬千說:“你們知道我有什么感覺?像觸電!以前我只聽說過沙鋼,一直沒有機會看一看,看了,覺得和我聽到的,是名符其實的。沙鋼這樣一個民營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奇跡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國搞工程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當上海市長時,寶鋼搞一個300萬噸的項目,要調動全國的力量花上七八年才能投產(chǎn),現(xiàn)在,一個縣級市的沙鋼依靠自己的力量,僅用兩三年時間一鼓作氣就搞成了650萬噸,說明我們的國力大大提高了!”武鋼董事長鄧琪麟也驚訝道:“老沈,你是怎么搞到1千萬噸上去的?你的錢究竟是哪里來的?我那個1千萬噸能力是幾代祖宗用了幾十年時間才傳到我手上的,你用了不到10年時間,從1百萬噸一直沖到1千萬噸,我除了佩服就是奇怪。”
全球冶金行業(yè)公認沙鋼的發(fā)展是迄今為止,人類鋼鐵史上唯一的奇跡:首先,沒有任何國家資金投入,從30年前45萬元起家,到今天擁有312億元固定資產(chǎn)的特大型鋼廠,這個312億元,都是可以代表世界先進生產(chǎn)力水平的極具競爭力的優(yōu)質資產(chǎn);從5千平方米的小作坊,到今天沿江10平方公里的世界排名第14位的現(xiàn)代化鋼城;從低水平的土電爐到今天噸鋼耗電創(chuàng)下全球最低記錄的環(huán)保型循環(huán)經(jīng)濟體系,從1984年870萬元的納稅額,年年遞增到2001年的4千7百多萬元,尤其企業(yè)轉制后,入庫稅金更是直線上升,2004年向國家上交稅收高達15億5千萬元,位居蘇州民營企業(yè)之首!
沙鋼人在沈文榮的率領下,一步一個腳印,硬是在昔日蘆葦叢生、荒無人煙的長江岸邊,闖出了一條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的沙鋼之路!然而,人,畢竟不是鋼澆鐵鑄出來的,為了創(chuàng)下沙鋼這份傳世的大業(yè),沈文榮積勞成疾,早已累出了一身的病痛!可他卻淡淡地說:“既然是個共產(chǎn)黨員,就要把生死看透。一個人,吃喝玩樂,混混日子是幾十年,盡可能多干點工作,給國家,給子孫后代留下點東西也是幾十年,這個幾十年,等到閉上眼睛的時候,要沒有遺憾才行。你們夸獎我是創(chuàng)業(yè)英雄,不敢當啊,一個人,尤其是手上握有權力的共產(chǎn)黨人,一不謹慎,就會變?yōu)楣沸堋?rdquo;
收獲季節(jié)的陽光,慷慨地照耀在沙鋼歷經(jīng)了30個春秋的遼闊而壯美的熱土上。而長江,這條饋贈給沙鋼7千米黃金岸線的母親河,那滾滾的波濤,雖然沉默,卻像一支紀律嚴謹、無堅不摧的鋼鐵般的大軍,井然有序、一刻不停、浩浩蕩蕩地直奔海洋而去。遙想當年,我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就是從長江北岸千帆競發(fā),橫跨長江,直搗蔣家王朝的!今天,繼往開來的沙鋼人,在改革開放的歷史平臺上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業(yè)績后,又將有何作為呢?請聽沈文榮用他粗獷的喉嚨代表中共沙鋼黨委號召沙鋼人的話:“繼承沙鋼創(chuàng)業(yè)的光榮傳統(tǒng),以新觀念和高科技不斷錘煉沙鋼之魂!我們沙鋼,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速列車甘當一往無前的路基和鐵軌!”
可以說,以沈文榮為典型代表的沙鋼人,不愧是當代先進生產(chǎn)力的典范,是創(chuàng)業(yè)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