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5日電 據(jù)《日本新華僑報》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日本的“暖春之旅”即將啟動,世人關注,而對中日兩國民眾來說,更是心存親切,期盼已久。
這份期望、這款深情,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國家元首10年來首次訪日,也不僅僅因為這次是胡錦濤主席今年首次出訪,其間更因為胡錦濤濃濃的“中日友好情結(jié)”,或者更準確說,就是“中日青年交流的情結(jié)”。
回眸24年前,肩負開創(chuàng)中日世代友好使命的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全國青聯(lián)主席的胡錦濤是此次活動的中方總負責人之一。這應該是他從政初期參與的最大最難忘的一次外事活動,傾注了熱情、深情和摯情,他那親和細心之舉、平易謙和氣質(zhì)贏得了信任、友誼和贊譽。每談及中日世代友好,每憶念中日青少年交流,胡錦濤總是特別興奮。他動情地說“我喜歡和青少年朋友在一起,這不僅是因為我曾經(jīng)從事過青少年工作,還因為青少年代表著世界的希望和未來。”
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胡錦濤從中國共青團的最高領導人成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經(jīng)歷數(shù)不清的外交活動,訪問了世界五大洲各國,接觸了無數(shù)個首腦政要和貴賓,但與日本朋友、日本青少年的交流,是他記憶深處鮮亮的底片。
一幅歷史照片
一幅照片,往往是歷史長河的一個定格;一幅照片,常常是歷史細節(jié)的一個留存;一幅照片,更多的時候可以讓人聽到歷史歲月的空谷回音。
不久前,記者走進北京市千竿胡同5號的百年齊家大宅院,在女主人的盛邀下參觀這個家族傳承的圖片展。從滿清到民國,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宅院的主人從事的民辦教育,歲月滄桑,時代變遷。但是,當我們駐留在一幅照片前時,話題轉(zhuǎn)到了中日青少年的交流上。
這幅照片拍攝于1984年9月。照片上一共有6位人物。其中有4位日本人,一位是當年的女翻譯王玉梅,一位是當時主持中日青少年大聯(lián)歡的團中央書記、全國青聯(lián)主席胡錦濤。
站在這幅照片前,王玉梅動情地回憶說:“1984年9月3000名日本青年訪問中國時,我有幸擔任了主團的翻譯。那天晚上,中南海向來訪的日本青年開放,我們一起在里邊散步。突然,大家看到了幾天來都在不同場合和日本青年見面的胡錦濤。日本朋友立即通過我向胡錦濤發(fā)出邀請,希望能夠在一起照一張相。沒有想到,胡錦濤一口答應下來。開始,安排照相位置的時候,胡錦濤主席要站在靠邊的一側(cè),可是日本朋友們都不同意,堅持要胡主席站在中間。這樣,我們就留下了一幅珍貴的照片。照相合影后,胡主席和日本朋友一一握手,我記得他說:‘相信各位今后都會為中日友好做出貢獻。’”
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中國共青團中央書記、全國青聯(lián)主席胡錦濤,已經(jīng)成為中共總書記、中國的國家主席了。那么,這幅照片上的日本友人們有什么變化呢?王玉梅告訴記者:“照片上的日本友人有的已經(jīng)作古了。但是,站在照片右側(cè)的這位日本人名字叫三上常夫,他一直在從事中日交流工作,現(xiàn)在還擔任日中青年研修會理事。有的時候,我還會和三上常夫見面,知道他幾乎每年到要到中國來,幫助中國搞綠化工作。他曾經(jīng)告訴我,自己在家里、公司里接待過一批又一批中國研修生。他有一句話是掛在嘴邊上的,他說自己一生都不會忘記1984年的日中青年大聯(lián)歡。”
一個生死故事
穗積一成先生今年剛剛退休;貞浧1984年3000日本青年訪華,他給記者講了這樣一段“生死故事”。
1984年9月,36歲的穗積一成隨同3000名日本青年訪問了中國。他所在的日中世代青年代表團是從上海入境、經(jīng)南京前往北京參加國慶之夜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的中日青年大聯(lián)歡的?墒,就在國慶節(jié)前夕的一個晚上,由于旅途勞累,穗積一成在南京病倒,胃潰瘍引起了胃大出血,失血達3000毫升,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兩個星期后,當穗積一成平安地回到東京的家里,方從當時的中國駐日大使宋之光那里得知,在當時的共青團中央書記、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主席胡錦濤的親自指揮和安排下,中國醫(yī)生們把他從死亡的邊緣搶救了過來。從那時起,胡錦濤這個名字就深深銘記在穗積一成的心里。
穗積一成回憶說,自己病倒以后,立即被送到江蘇省人民醫(yī)院急救。當時,根據(jù)上級的指示,中方的醫(yī)護人員特地組成了一個十幾人的急救小組。為了慎重起見,搶救過程自始至終都拍成了紀錄片。
在穗積一成接受大手術的第二天,他的妻子在全國青聯(lián)的安排下來到了他的身邊。在10天的病危期間,穗積一成的心臟幾次險些停止了跳動。他總共輸了3000毫升血。據(jù)說,當時南京A型血液庫存不足,有關方面特地從上海調(diào)運血液。穗積一成說:“若是在日本,當時恐怕也沒命啦。”
穗積一成至今認為,他的血液中有一半來自中國。他幽默地說:“盡管我沒有專門學過中文,但我能聽懂70%左右的漢語,能用漢語表達30%左右的意思。這也許與在中國接受輸血有關。”他說,就在他大病后的第二年9月,他和妻子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為了報答中國人民的救命之恩,他和妻子于1986年帶著不滿周歲的小女兒,繼1981年至1983年之后又一次前往中國從事了3年多的日語教學工作。
他在胡錦濤訪問日本前夕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年胡錦濤為搶救他付出了巨大辛勞,安排之周到、細致,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讓人感動。
一對母女深情
“現(xiàn)在,每當我在電視新聞里看見胡錦濤主席都會覺得難以置信——他竟然是當年送我禮物的那個人啊。”26歲的伊東亞已女士這樣對記者說。
1984年,只有3歲的伊東亞已隨3000名日本青年一起訪問中國時還在媽媽的懷里,是整個代表團中年紀最小的成員。令伊東母女至今感動不已的是,當時的全國青聯(lián)主席胡錦濤特意挑選了一件紅色中式上裝作為禮物送給亞已。“為了將禮物親手交給孩子,他在我們住的地方一等就是整整45分鐘。亞已的母親、日本著名歌手芹洋子女士激動地告訴記者。
芹洋子女士還告訴記者,2006年6月她隨“中國行”代表團訪問中國并且與胡錦濤主席重逢時,“胡主席竟然主動問起亞已的近況。他甚至還清楚地記得亞已當年的樣子、身高,我感到他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親切的人。”如今,每當與中國朋友相聚時,芹洋子都會唱起《大海啊,故鄉(xiāng)》和《四季歌》。
一世難忘的交往
今天擔任“日本青年館”理事的板本登是1984年3000日本青年訪華的日本組織委員會干事長。
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板本登拿出保存多年的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時中國的報紙。1984年9月30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右上位置消息引題是:《三千日本青年聚集北京,兩國青年聯(lián)歡進入高潮》,主標題是:《我三團體舉行盛大歡迎招待會》,板本登的名字出現(xiàn)在副標題中。板本登說,當時的中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主席胡錦濤主持了那次歡迎招待會,中國的各大報紙,在當時都圖文并茂地報道了中日青年交流的盛況。他還拿出自己珍藏的照片,上面有天安門前、觀禮臺上、人民大會堂、故宮、長城、十三陵植樹等畫面,定格了當年的歡聲笑語。
板本登對記者說:“我做了一輩子青年交流工作,包括日本與其他國家青年交流,直到現(xiàn)在就規(guī)模而言,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還是日本3000名青年訪問中國,最難忘的也正是那一次。我當年作為首屆日中友好21世紀委員會代表團成員訪華,同時接受邀請的還有幾百個日本團體、組織和個人,他們的政治立場、活動領域各不相同,但是同中國青年加深友誼、共同開拓日中兩國未來的心情是完全一致的。青年時代的交往,一生一世都難忘。盡管日中兩國經(jīng)歷過風雨波折,但日中兩國人民友好的基礎還是堅實的,1984年訪華的3000名日本青年,如今他們已經(jīng)成為期待和積極推動日中兩國友好的中堅力量。只要日中兩國政府和民間繼續(xù)堅持青年交流,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一定會實現(xiàn)。”
胡錦濤的深深記憶
對于1984年的3000日本青年訪華,胡錦濤主席直至今日還常常用“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來表示。
1998年,身為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訪問日本時,曾經(jīng)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與穗積一成見面。胡錦濤對他說:“每當我們回想起1984年中日青年大聯(lián)歡的時候,我就常常想到你,心里總惦記著你。聽說那以后你身體恢復得很好,家庭很幸福。特別是聽說你后來又在中國工作、生活了幾年,為中日文化交流,為中日友好事業(y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胡錦濤還告訴他:“我希望把我們在青年時代結(jié)下的友誼繼續(xù)保持、發(fā)展下去,共同為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為面向新世紀中日關系的發(fā)展作出努力。”
2007年6月19日,身為國家主席的胡錦濤親自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日青年世代友好聯(lián)誼晚會”。這次晚會的參加者主要是當年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活動參加者的代表以及他們的子女。
胡錦濤在致辭中熱情洋溢地表示,23年前,我們舉行了中日青年友好聯(lián)歡活動,這是中日青年交流史上的一次盛會。兩國青年歡聚一堂、暢敘友情的感人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歲月可以改變?nèi)藗兊娜蓊,但改變不了人間的友情。20多年來,大家一直在各自崗位上為增進中日兩國人民友誼、推動中日友好事業(yè)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正是由于中日雙方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中日綿延2000多年的友好傳統(tǒng)才得以發(fā)揚和光大,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締造的中日友好事業(yè)才得以傳承和發(fā)展。
2008年5月4日,胡錦濤出訪日本之前接受日本16家新聞媒體采訪時又一次表示,1984年,我曾經(jīng)負責接待過3000名日本青年訪華。1985年,我率200名中國青年回訪日本。1998年,我再次訪問日本。我在北京也經(jīng)常會見來自日本的客人。正因為如此,我結(jié)交了許多日本朋友。通過同他們的交往,日本人民的熱情友好、勤勞智慧、堅韌不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深深感受到,日本人民同中國人民一樣,希望中日兩國友好相處。我希望在這次訪問中會見老朋友、結(jié)識更多日本朋友。
顯然,促進中日青少年的友好交流,已經(jīng)成為胡錦濤內(nèi)心中一個深深的“情結(jié)”。
與日本政要的對話主題
值得繼續(xù)提及的是,胡錦濤主席與日本政要見面的時候,也總是把推動中日青少年交流作為重要的話題。
早在2003年7月,身為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由日本日中友好議員聯(lián)盟會長、自民黨眾議員林義郎率領的日中友好議員聯(lián)盟代表團時,就鼓勵青年投身中日友好事業(yè)。他刻意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日雙方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加強兩國民間友好交往,積極鼓勵兩國年輕一代包括兩國年輕政治家更多地投身到中日友好的偉大事業(yè)中來,為兩國關系的持續(xù)發(fā)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位期間,曾經(jīng)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傷害了中華民族的感情,也使中日關系陷入“冰河期”。盡管如此,2003年3月出任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仍然從中日關系的大局出發(fā),在不同場合與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4次見面。2004年11月21日,胡錦濤主席在智利圣地亞哥第三次會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時強調(diào),“應該進一步密切兩國文化、教育及青少年交流”。
2006年3月31日,中日兩國關系因為小泉純一郎5次參拜靖國神社處于最低潮的時刻,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日本日中友好七團體負責人,其中特別強調(diào)要“增進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相互了解與友誼,為鞏固中日友好的社會基礎、發(fā)展長期穩(wěn)定的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系作出新的貢獻。”
2006年10月8日,剛剛就任日本首相不到半個月的安倍晉三乘專機抵達北京一個半小時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見到了胡錦濤主席。胡錦濤在談到實現(xiàn)中日關系長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時提出了4點建議,其中第3點是要擴大人員交往。進一步加強兩國政府、議會、政黨、團體、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來與合作,不斷增進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2006年11月18日,胡錦濤主席在越南河內(nèi)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對中日關系的發(fā)展談了5點意見,其中第二點就是“擴大兩國人員往來尤其是青少年交往,加強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培育兩國人民的親近感,不斷鞏固中日友好的根基。”
2007年2月,胡錦濤與安倍晉三首相達成共識,計劃擴大青年交流的規(guī)模。
2007年3月16日,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以日本自民黨干事長中川秀直和公明黨干事長北側(cè)一雄為團長的日本執(zhí)政黨代表團時,表示“要擴大雙方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和民間交往,尤其要擴大兩國青少年的友好交往,為實現(xiàn)世代友好夯實基礎。”
2007年12月28日,胡錦濤主席在會見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時再次指出“要進一步擴大民間交往,特別是青少年的交流,加深兩國人民友好感情,努力構筑和發(fā)展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共同開創(chuàng)中日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的新局面。”
從這些掛一漏萬的敘述中,已經(jīng)可以看出胡錦濤對日外交的宗旨之一就是促進青少年交流,夯實兩國國民感情基礎,構筑中日世代友好。
躬身親力促交流
胡錦濤主席不但這樣說,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他還這樣做。
2007年6月19日,胡錦濤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日青年世代友好聯(lián)誼晚會”時,日本訪問團中年齡最小的成員橫堀由、大木博來到胡錦濤面前,請胡主席為他們簽名。胡錦濤高興地對他們說,從你們身上,我看到了中日友好事業(yè)的希望。他將兩個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贈送給他們。兩位日本少年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在這次晚會上,胡錦濤主席還與當年組織日本3000青年訪問團的奧山忠、板本登等日本人交談敘舊,感謝他們?yōu)橹腥涨嗄旰颓嗄杲M織友好交流作出的積極貢獻,希望他們繼續(xù)影響和帶動更多的日本青年投身到中日友好事業(yè)中來,使中日友好事業(yè)代代相傳。
更讓人難忘的是今年3月15日下午,胡錦濤主席暫時離開正在舉行的“兩會”,突然出現(xiàn)在中國人民大學校園,參加“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開幕活動。
在世紀館北廳,二三十名中日青少年正在切磋書法藝術。胡錦濤走到他們中間,興致勃勃地觀看他們揮毫潑墨。“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條幅吸引了胡錦濤的目光,他停下腳步,仔細欣賞。
中日青年學生代表王昊和上田沙彌香在現(xiàn)場同時寫下兩幅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胡錦濤稱贊他們的字寫得好,他說:書法藝術是中日兩國特有的傳統(tǒng)藝術,在兩國友好交往史上發(fā)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今天,看到中日兩國青少年用書法表達了對弘揚奧運精神的心愿。
在中日青少年的邀請下,胡錦濤欣然拿過一枝毛筆,蘸上濃墨,寫下10個遒勁大字——“舉青春之力,謀世代友好”。胡錦濤對兩國青少年、對中日世代友好的殷殷之情,使在場的人們深受感染。
作為兩個喜愛飲茶的民族,茶文化在中日兩國人民中都有很大影響。中日之間的茶藝和茶道交流,凝結(jié)著兩國人民的深厚傳統(tǒng)友誼。離開世紀館北廳,胡錦濤又來到中日青少年表演茶藝和茶道的茶室。
茶室一角,幾位日本女青年正在演示“里千家茶道”。胡錦濤坐在茶桌前,饒有興致地觀看。一位日本女青年端上沏好的京都特產(chǎn)喜云茶,請胡錦濤品嘗。胡錦濤接茶、轉(zhuǎn)碗,細細地品味。茶室的另一角,一位中國男青年舞動長嘴銅壺,表演著“太極茶道”。只見長嘴銅壺上下翻飛,縷縷清茶精準地注入茶碗,贏得大家一片贊嘆。胡錦濤接過斟滿清茶的茶碗,高興地品嘗起來。
胡錦濤對大家說,剛才,觀看了中日青少年茶藝和茶道的表演,我感到中國茶藝與日本茶道異曲同工,各有特點。希望兩國青少年加強茶藝和茶道交流,以茶為緣、以茶會友,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中日睦鄰友好。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jié)。胡錦濤專門來到中國人民大學百家園,同中日青少年代表一起種植友誼樹。
白玉蘭花純潔清香、朵朵向上,深受中國民眾喜愛;櫻花質(zhì)樸淡雅、開滿枝頭,深受日本國民喜愛。植樹現(xiàn)場,一棵白玉蘭樹和一棵櫻樹被分別放置在兩個植樹壇中。胡錦濤拿起系著紅綢的鐵鍬,和大家一起依次為兩棵樹揮鍬培土、提桶澆水。
樹種好后,胡錦濤高興地說:我們把這兩棵樹種在一起,用她們來象征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
此后,從中國返回日本不久的橫手城南高中二年級女生石鄉(xiāng)岡詩織,在家鄉(xiāng)秋田手持刊有自己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并肩一起植樹照片的《人民日報》向媒體表示:能和胡主席一起植樹很光榮。
微風拂面,暖處之旅。5月6日,胡錦濤啟程前往日本。據(jù)悉,胡錦濤將在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發(fā)表講演,主題內(nèi)容之一就是促進中日青少年的交流。還有消息說,胡錦濤將與日本的“瓷娃娃”福原愛揮拍打乒乓,有論者因此評說這是中國“乒乓外交”的繼續(xù)。其實,這種理解盡管不無道理,但若從胡錦濤對中日青年交流的推動來看,應該還是通過與年輕可愛的福原愛的對拍,展現(xiàn)出對一代年輕人的殷切期望。
今天,可以相信的是,胡錦濤的日本之旅,勢必將中日青年交流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其歷史意義或許猶如1984年日本3000青年壯行訪華,在10年、20年后方能彰顯出來。
中日的未來,在青年!全力推動中日青年交流,就是在高瞻遠矚地開拓中日兩國關系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