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生態(tài)中國十大人物”李勤英
將已經(jīng)37歲的李勤英,比作一朵美麗純潔的山花,緣于記者采訪過程中,參觀了她5年來扎根荒僻山野,廣植下的無數(shù)株生態(tài)林木之后。
她最美的地方,還在于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美,因為當榮膺“生態(tài)中國十大人物”的好消息傳進她耳朵的那一刻,她還驚訝得連稱:“這、這怎么可能呢,我還有好多事都沒做好呢!”而她渾身所散發(fā)出的那股質(zhì)樸、純潔與如花般的美麗,這次碰巧被記者采訪時給無意當中捕捉到了。
在前往采訪她的路上,記者反復端詳著手中一份報紙上刊登著她的一張黑白照片,總希望能多通過一種感性的認知,增強些許對她的理解,真正讀懂她的那種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的“壯舉”。
初次見面,她給人的直觀印象和那些“風華正茂、天之驕子”的女大學生形象絲毫靠不上邊。一件乳白色的運動外衣,一條黑色直腳筒褲,腳蹬著一雙黑色登山旅游鞋,這是她此次去北京領(lǐng)獎時的簡單著裝。亂蓬蓬的頭發(fā),間雜些深棕色,隨便扎于腦后,與山上尚未返青的針葉松的色調(diào)略為相仿。黝黑微胖的臉龐,透著焦紅,帶點憔悴,一看就知道,系長年在戶外遭受風吹日曬烙下的印記。她少言寡語,起初還誤以為與她不太容易打交道,但與她打招呼后,卻發(fā)現(xiàn)她每說完一句話總習慣性地發(fā)出一串“咯咯咯”地笑聲來。
甘谷縣城在兩山夾著的渭河川里,有北山,也有南山?h林業(yè)局護林執(zhí)法隊的金鑫,帶著記者前往南山綠化點。他說前些年,那上面都是荒山禿嶺,白花花的硬石頭裸露在外面很是難看。“如今你再瞧瞧,由東向西連綿起伏的山脈,每個山頭都披上了一抹新綠,這都多虧了李勤英那一幫承包人吶。”金鑫動情地說。
汽車一直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吃力爬行,最后顛簸著停到了半山腰處一個稱作柳家坪的開闊山頭。在這里垂首俯瞰,整個縣城的全貌便可一覽無余。放眼四顧,腳下一片片新栽成的林木,蔥郁茂盛,錯落有致,活像一條條綴滿綠色瑪瑙的圍巾,將城區(qū)邊緣團團包圍、裹嚴。
縣林業(yè)局副局長、總工程師黃毅,向記者介紹起南山綠化區(qū)的整體概貌。他說由我們所處的柳家坪往東,中間叫楊渠溝,最東邊聳立有古塔的山峰,稱作南塔山。由此往西,依次為天門山、小沙溝、簸箕洼、大象山、老師傅溝、天馬山及獅子山等一系列溝溝峰峰,東西綿延超過5公里,構(gòu)成了縣城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由于年降水量不足450毫米,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
2004年,省林業(yè)廳下達全省6個萬畝優(yōu)質(zhì)鄉(xiāng)土樹種示范區(qū)工程項目,甘谷縣名列其中。這個項目涉及大莊、安遠和西坪3個鄉(xiāng)鎮(zhèn),設計營造以臭椿為主的生態(tài)林1.65萬畝。為了實施這項工程,縣上決定采取“項目管理、業(yè)主承包、栽管并舉、提高兩率”的辦法,在全縣公開進行了項目承包。說白了,就是要將全縣公益性的綠化事業(yè),通過利益誘導來處理。李勤英,這位如今蜚聲國內(nèi)的造林大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學醫(yī),是為了給人治。环N樹,同樣也能給大自然“治病”
10多年前,家住甘谷縣新興鎮(zhèn)蔡家寺村的李勤英,是家里7個兄妹當中唯一考上大學的。她在甘肅省中醫(yī)學院學中醫(yī)臨床專業(yè)。按理說,這本來是個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專業(yè),將來畢業(yè)后,順理成章地當一名“白衣天使”,或是開家診所做醫(yī)生,說不定既能成名,也能發(fā)財。但她卻并不這樣想。她說那時在蘭州求學,周末喜歡與同學們一起逛街,可迷霧蔽日的天氣,讓她看了心里就發(fā)愁,才轉(zhuǎn)悠不大一會兒,就見臉上、手上粘得凈是黑灰。那時她心里就在盤算,人們?yōu)楹尾欢嘣孕淠荆詢艋h(huán)境呢。因為她從小在老家時,父親和幾位哥哥都喜歡育苗、栽樹,她也喜歡跟隨大家一起栽樹。
1997年開始實習,她有幸留在原蘭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現(xiàn)改名“蘭大一院”)實習。一年之后畢業(yè),她又在那里工作過好幾個月,原本是有機會留在該院長期從醫(yī)的她,卻總感覺在大城市里根本無法施展出自己的才華,她甚至有些偏執(zhí)地認為,“學醫(yī),是為了給人治。环N樹,同樣也能給大自然‘治病’”,自己未來的前途和命運,就應該與農(nóng)村廣闊的天地緊密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于是,她決定放棄城里優(yōu)越的條件,往最艱苦的農(nóng)村地區(qū)“撲”,她一個“鷂子翻身”,很快就一頭“撲”進去了。
起先,她回家主要幫助自己的四哥育苗、賣苗,其間也干過些別的工作。直到2004年的一天,當有位前來采購苗木的老鄉(xiāng)告訴她,縣上準備公開承包種樹項目,這消息令她頓感眼前一亮。她沒有與家人商量,就直接去了大莊、安遠及西坪三個項目區(qū),先進行了實地考察。經(jīng)過分析研究,她決定承包起大莊鄉(xiāng)朱權(quán)村里,3000畝荒山禿嶺的整地和綠化項目。
她的這一想法,將家人和親戚們嚇了一大跳:“你一個女大學生,不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好好生活,成天要待在山里擔驚受怕,受苦受累,這連男人都不敢承包的工程,你一個女娃娃咋能干成?”大家都提出反對意見。甚至她在去大莊鄉(xiāng)了解情況時,當?shù)卮迕襁挖苦她,樹苗在這地方是年年栽,年年不見活,你要承包荒山搞綠化,那不是異想天開嗎?真是自不量力喲……
常年以育苗為業(yè)的四哥李滿全,也好心來勸妹妹:“你一個女孩子家,一下子就要承包3000畝荒山,人家都栽不活樹,你咋能栽活。”事后李滿全對記者說,他在全縣好多鄉(xiāng)鎮(zhèn)育過20多年的樹苗子,這活實在太辛苦了,風險也挺大的,那時總在擔心——李勤英萬一賠了錢,怎么辦呀?
可是當年,四哥和親戚們誰都沒能勸住妹妹。只要一提到承包荒山那些事兒,李勤英更是神情堅定,下決心要干。“我這個妹妹性格太要強,只要她決定了想去干的事,往往十頭牛都拉不回來。”李滿全直到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后怕得直搖頭呢。
很快,李勤英就和縣里將工程承包合同簽下來了。按照工程要求,她必須要與林業(yè)部門的技術(shù)人員一道,遵照“沿梁設帶,因地制宜,見縫插綠,綜合治理”的原則,進溝爬山,打點放線,組織勞力,精心施工。
然而,建設生態(tài)防護林工程項目,是采取個人出錢承包,建成后經(jīng)省、市、縣驗收合格后,才能兌付承包款的方式。但她手里當時卻一分錢都拿不出來,這下可難住了李勤英。她的丈夫是中國水利水電四局的一名職工,但當時正在湖北的三峽大壩上緊張施工,聽說她要承包荒山搞綠化,一開始也是擔心風險太高,持反對態(tài)度。無奈,她只好找到縣城的幾位同學四處求借。大家一致認為,“李勤英是個老實人,給她借錢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大家認為,她干得又是為子孫后代們造福的大事,大伙應該支持她干。于是幾位同學慷慨解囊,一下子為她籌到了13萬元借款。
有了錢,群眾還是沒人相信她能把樹種活,都不愿意幫她栽樹,她一時根本找不到勞力。于是,四哥李滿全只好動員起大哥、二哥,還有10幾個親戚,從打點、放線、挖坑到運樹苗,雖然暫時緩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但由于投入勞力太少,李勤英仍然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嚴重影響了工程進度。
面對如此被動局面,李勤英白天在工地上拼命干活,晚上回家后卻不能休息。她又得在村里走東家,串西家,逐戶給群眾做思想工作,保證當天就能為大家開出工錢。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她終于贏得了許多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大家這才紛紛答應,愿意隨她上山去干活。
由于工地離家較遠,加之當?shù)剞r(nóng)民常年養(yǎng)成9點鐘才吃早餐的習慣,這使得李勤英每天只能等到9點多以后,才帶領(lǐng)大伙前往工地,一直揮汗如雨地干到晚上六、七點鐘才收工。
午飯不能下山吃,她就自帶干糧和開水;晚上大家收工著急回家,她還得餓著肚子,逐個檢查完工程質(zhì)量,再給大家依次開工錢。
想起那段艱苦的造林歲月,李勤英感慨萬千。她說當年僅在山上平整土地,就整整大干了40余天。她早已忘記了自己大學生的身份,每天堅持和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那時候,她用人最多的時候,山上每天都有200多人跟著她一起干。為了不拖欠大家的工錢,她只能勒緊褲腰帶,幾乎頓頓都靠漿水面、洋芋酸飯來充饑,渴了就喝點自帶的窖水,實在累得挺不住了,就找個診所打上一針,再上山接著干。高高的荒山禿嶺上,自然無泉可汲,無水可飲,上山時帶的那點熱水,挨不到中午就變成了涼水。水在當?shù)厝钡秒y以想象,她每天回到駐地,除了洗臉之外,10多天才能洗上一次腳,40多天里竟沒能洗過一次澡,整個人差不多快要被滿身的腥汗給捂臭了。
正當此緊要關(guān)頭,有一天卻從家里傳來噩耗——她年過八旬的老父親突然去世了。這可怎么辦呢?若是回家去發(fā)喪,工程肯定會被耽擱。繼續(xù)干下去吧,可那畢竟是養(yǎng)育了自己20多年的生身父親。痛定思痛,已騎虎難下的李勤英最終決定,化悲痛為力量,繼續(xù)含著眼淚干下去。她想生前最喜愛種樹的父親,如果在天有靈的話,一定會原諒并支持她這樣做的。
那段時間,大莊鄉(xiāng)朱權(quán)村黨支部書記朱勝祥,見李勤英不分晝夜,玩命地工作著,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啊!最后實在有些于心不忍了,才趕快打發(fā)人破例去了趟縣城,為李勤英他們拉來了一車甘甜的自來水。朱書記事后感慨地對人們說,如果我們的干部群眾,都能像李勤英這樣苦干,我們的事業(yè)何愁搞不上去呢。
她暗下決心,要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誓讓荒山披綠裝
從甘谷到通渭的甘通公路,是一條縣際油路,也是甘谷連接天水到定西二級公路的主要通道。在這條道路上,有5公里長的路基,完全是從石頭山上開鑿出來的,成為綠化工程中典型的“兩無一有”(無土、無水、有石頭)項目。當時公開招標,沒有誰愿意承包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搞綠化,可是李勤英卻主動請纓,將其承攬下來。她回憶說,2006年自己在去湖北三峽探望丈夫時,發(fā)現(xiàn)南方的石頭山上全都長滿了樹。她就想,人家的石頭上能長